这里是提示信息
收藏夹 +新建收藏夹
作为世界上两大汉字国家,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史源远流长,其交流史研究意义重大,广受关注。本书作者来自两国学界,所发表文章多为长年积累的用心之作,能够为读者提供少见的珍贵史料与新鲜论证。
作者:徐勇、王晓秋
关键词:中日关系,文化交流,文化史,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本书补充了东亚文化交流的新材料,提出了新方法或新范式,同时在具体问题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问题。东亚文学和语言学方面,有从1990~2010年中国朝鲜族小说对中国朝鲜族双重文化身份和文化优势问题的探讨;有通过揭示西方比较文学理论及中国文学理论不足,提出“求异”的研究理念的研究;还有近代亚洲文学主题转变及其世界地位、世界范围内韩国侨胞文学研究
本书补充了东亚文化交流的新材料,提出了新方法或新范式,同时在具体问题上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新问题。
东亚文学和语言学方面,有从1990~2010年中国朝鲜族小说对中国朝鲜族双重文化身份和文化优势问题的探讨;有通过揭示西方比较文学理论及中国文学理论不足,提出“求异”的研究理念的研究;还有近代亚洲文学主题转变及其世界地位、世界范围内韩国侨胞文学研究
作者:金强一、全莹
关键词:文化交流,东亚,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西贾兹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信徒们的支持下,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麦地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伊斯兰政权。我国历史上称之为大食。由此揭开了中国与阿拉伯几世纪友好往来的历史。本书扼要介绍了7~19世纪阿拉伯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不仅讲述了杜环的阿拉伯之行、郑和下西洋时与阿拉伯的交流,而且介绍
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西贾兹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信徒们的支持下,他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在麦地那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伊斯兰政权。我国历史上称之为大食。由此揭开了中国与阿拉伯几世纪友好往来的历史。
本书扼要介绍了7~19世纪阿拉伯与中国交往的历史,不仅讲述了杜环的阿拉伯之行、郑和下西洋时与阿拉伯的交流,而且介绍
作者:宋岘
关键词:文化交流,文化史,中国、阿拉伯国家
本书是京都大学中国研究系列之三,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研究”共同研究组(组长石川祯浩)的成果报告论文集。研究组以社会主义思想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直至今日的约100年为尺度,应用史学方法,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对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现象进行探究。此外,清末及民国时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1930年代的左翼文化、延安时期的文艺政
作者:(日)石川祯浩、袁广泉
关键词:社会发展史,文化史,研究,中国,20世纪